首页>旅游攻略>故宫里最小的房间--三希堂

故宫里最小的房间--三希堂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3日 信息发布:足动旅游网 游客/发表人:漫步云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家-故宫更是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屋,宏大无比,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乾隆皇帝的书房竟然只有8平方米,连现在普通人家的厕所都不及,是故宫里最小的房间。

故宫里最小的房间--三希堂

乾隆睡觉和办公的地方都是养心殿,养心殿非常的大,而他的书房在养心殿西边的小角落里,叫三希堂。

养心殿三希堂,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三希”取自周敦颐《通书-志学篇》中“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名言,意思是世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想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名言劝解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向圣贤看齐,即使已经达到了圣贤标准,也要不断进取。

看来,乾隆帝取得这个名字还是饱含进取之志的,也很符合书房的定位。

另外一种说法是,“三希”同三稀,“三稀”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书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的《伯远帖》,三件墨宝均是乾隆帝爱不释手之物,尤其王羲之这件,文字内容非常简洁,全文只写了28个字,但是乾隆爱之甚之,在后面写了几万字的读后感。

到底那种说法比较有可信度呢?

首先得搞清楚一点,这三件墨宝是乾隆何时收藏的?

收藏时间是否在乾隆搬来三希堂之后呢?

据史料记载,这三件墨宝是由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收藏,恰好与乾隆搬来的时间吻合,此外乾隆为“三希堂”写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相对应。

“深心托豪素”出自南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的诗《五君咏·向常侍》

豪素亦毫素,豪通毫,是笔和纸的代称。

乾隆在“三希堂”借用,自是指书法作品,意为专心于纸墨。

其原意应该是为了藏帖。

由此可见这种命名方法更是有依据些。

前面说过了,三希堂的面积只有8平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现在普通人家的的卫生间的大小。

即便现在很少会有人把自己的书房搞得这么小,连个桌子都摆不开,行动尚且不宽阔,要静下心来读书感觉好难的样子。

然而乾隆特别喜欢在这里读书写字,许多治国方略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乾隆皇帝读书像为何乾隆要选择一个这么小的屋子作为自己的书房呢?

这事儿得从三希堂的来历说起。

三希堂原来的名字可没有这么文雅,它原名叫“养心殿西暖阁”

阳光通透,房间小,取暖效果较好。

其实,乾隆在本来是有一个书房的,乾隆十一年的时候才把书房搬到了西暖阁。

为什么搬了呢?

一说皇帝冬日因为觉得冷。

古人没有暖气,冬天只靠火炉取暖,火炉放在小的房间里暖的快也比较持久,皇帝在温暖的环境下读书办公比较舒适。

这个理由还是很有可信度的,毕竟西暖阁除了“保暖”这个优势,再无其他特别之处了。

另外,三希堂的“小”,在帝王家看来也没有什么寒碜的,自古文人很讲究“室雅无须大”。

在故宫参观时,很多人都不会注意一个细节:

皇帝和妃子们的寝殿很大,但卧室却很小,这与电视剧上有很大差别。

比如,慈禧住了一辈子的储秀宫卧室就特别小,乾隆帝的卧室也不大。

慈禧储秀宫卧室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皇帝家的风水理论了。

古人在建造住宅时比较讲究“聚气”

“气”是元气,元气是生命的根源,切忌散气。

因此,通常要把人最常呆的地方,建造得小一些,以便聚气。

乾隆在养心殿生活了64年,三希堂是乾隆呆的比较久的地方,自然要聚龙气。

养心殿冬暖阁皇帝卧室3三希堂虽小,里面可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可谓斗室有天下,这个里面陈设是什么样子呢?

三希堂是由隔扇分为里外间,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

里间东墙上挂着乾隆帝手写的“三希堂”匾额,两侧是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外间是一间屋子半间炕,炕上放着靠垫、坐垫、还有玉如意。

炕前是一张摆有文房用具的方桌。

三希堂有一大特色,墙上五颜六色的袖珍瓷器挂瓶,它们叫轿瓶,里外间共有14件。

壁瓶下是楠木制成的《三希堂法帖》木匣,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增大了空间感。

轿瓶能够好好地挂在墙壁上是有玄机的,靠墙的一面是平的,瓶颈下方有一孔可以悬挂。

乾隆对于壁瓶特别偏爱。

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任何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

但是乾隆珍爱的,三希墨宝却是命途多舛。

由于历史原因,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随大批故宫文物南迁,最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被盗出宫之后四易其主,历经劫难,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动用巨资将《中秋帖》《伯远帖》购回,最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足动 www.zudong.com

旅游尾单/特价(重庆)一键加入尾单群,坐等特价送上门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