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攻略>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中)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中)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4日 信息发布:足动旅游网 游客/发表人:彩虹)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中)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静寄山庄

古画作品:《静寄山庄图》

静寄山庄由乾隆皇帝“法皇祖避暑山庄之例”勒令兴建,位于天津蓟县盘山南麓,是清代北京以外规模仅次于避暑山庄的第二大皇家行宫园林。又名盘山行宫,在盘山南麓,占地约40公顷,清乾隆九年(1744)动工,十九年(1754)竣工。是蓟县境内的乾隆五大行宫之一。

山庄建成后,清高宗乾隆皇帝驻跸三十余次,清仁宗嘉庆皇帝驻跸七次。嘉庆十五年以后,遂绝巡幸。道光十一年,裁撤盘山行宫,所有陈设运往避暑山庄,直到清末尚有园宫看守。现仅存遗址。

静寄山庄虽已毁圯,遗址却仍然十分完整,并传世有翔实的相关文献图籍。从中可以发现,静寄山庄的经营,不仅继承了避暑山庄的不少意匠,还独具特色,是清代鼎盛时期的皇家园林杰作之一,堪称避暑山庄的“姊妹篇”。

山庄围墙石灰石块砌成,周长7.6公里。山庄由前宫、中宫、后宫、石佛阁、步云楼、捉云亭以及外八景、内八景、新六景组成。内八景有静寄山庄、太古云岚、 层岩飞翠、清虚玉宇、镜园常照、众音松吹、四面芙蓉、贞观遗踪。新六景有半天楼、池上居、农乐轩、雨花室、会然阁、小普陀。1926年,胡景翼部为筹集军 饷,伐松拆屋,静寄山庄遭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扫荡,山庄被夷为一片瓦砾。1966年,石佛殿三尊佛像及乾隆御书碑被砸毁,现仅存建筑基址和 六、七里宫墙。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颐和园

古画作品:清人绘颐和园风景图。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

清朝时期,颐和园作为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圆明园

古画作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水木明瑟》,李皓供图。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

相关阅读: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上)

古代皇帝的避暑行宫(下)

足动旅游网www.zudong.com

旅游尾单/特价(重庆)一键加入尾单群,坐等特价送上门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评论